close
不到兩年時間,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便已迅速占領中國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,對於解決老百姓出行的“最後一公裡”問題,功不可沒。摩拜單車、ofo等共享單車品牌更是走出國門,將這一創新開拓到海外。
其實,共享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形態,在興起之初就已經引起外媒的廣泛關註。
《經濟學人》中古餐飲設備收購、英國《衛報》、路透社等多傢媒體對此進行瞭專題的報道,詳述瞭中國共享單車的方方面面,包括使用方法、外觀及其對GPS定位等高科技的運用。
《經濟學人》報道稱,自行車在曾經的“自行車王國”又一次流行起來。
英國《衛報》在其推文中寫道:“自行車戰爭:無樁停放的自行車如何湧向中國繼而進軍海外”
路透社也從共享單車的台中收購餐飲設備使用方法、費用問題及其生產線等做瞭詳細的報道。
中國的共享單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,在投資海外時,盛行自行車文化的歐洲則成為其標志性的競爭之地。
據財新網報道,5月份,ofo在英國自行車文化最為盛行的城市劍橋,試點投放瞭20輛共享單車。6月30日,摩拜單車首批在英國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投放1000輛共享單車。對於遠道而來的共享單車,英國牛津、曼徹斯特等城市的市民們還是比較友好的。英國牛津市議員露易絲?阿普頓對此表示,“我認為非常棒,使用共享單車的人越多越好。但對於自行車的管理必須到位,共享單車並不是令人討厭的東西。我們對此表示歡迎,我們不會拒絕共享單車來到牛津,也不會覺得街邊又多瞭一輛亂放的自行車。”
摩拜和ofo在英國采用的是無樁共享模式,讓用戶可以隨停隨騎,無需將單車歸還到指定場所,這在英國尚屬首創,也是兩二手設備收購傢企業在英國主要宣傳的重點。不過,據財新網分析,摩拜和ofo采用的共享模式與與英國最受歡迎的租賃單車服務Santander Cycles大有不同,盡管中國共享單車的模式更加便捷,但是這種運營模式,也成為他們在英國受到質疑和擔憂的來源。
英國牛津大學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亞當?沃克曼提醒到,在今後的推廣中,還存在商業模式的磨合問題。“和中國不同,我們沒有足夠的地方存放自行車,我們更註重自行車普及度高的地區。英國已經有很多自行車,我們不需要再買新的自行車,我們沒有地方停放,英國的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和中國有所不同。”其實,對於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在國內也並不少見,隻不過,在與國外不同的商業模式下,中國共享單車的海外發展則需要更強的適應性。
英國《衛報》報道瞭當地市民對於共享單車的看法。劍橋當地的自行車商店店員Thomas Jackson在采訪中表示,共享單車最後的結局是被偷,或者最終被扔到劍河裡去,在一兩個星期就會徹底報廢。大曼徹斯特區自行車協會成員,72歲的Rob Raikes在接受《衛報》采訪時說:“共享單車是很好的模式,但如果突然有1000個沒有經驗的單車騎士在曼徹斯特市中心出現,那麼,提升街道安全性就成瞭必要任務。希望這一計劃能夠促使當地自行車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。”
對於中國共享單車企業進入英國,《泰晤士報》報道的重點集中在它們可能帶來的停車混亂和損壞遺棄問題。《泰晤士報》稱,工黨領導的劍橋市議會對此感到非常擔憂,他們認為共享單車的大量出現,已經很難阻擋。但是,這種隨停模式,可能會帶來麻煩,尤其是對行人和其他自行車使用者帶來困擾。此外,路透社在其相關報道中提出,共享單車本來是一個可取的概念,一方面促進市民增加運動量,另一方面減少排廢量。但是,要讓共享單車的概念發揚光大則需要有友善的單車政策,其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必須解決,其一是足夠的停泊點,其二是暢通無阻的自行車專用通道。
面對共享單車“出海”所面臨的種種困境,有人提出,共享單車在國內發展還尚未成熟,為何急於追求海外市場?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認為,時下共享單車的競爭現在還處在第一階段,大傢必須盡快讓自己的車佈滿街頭,也要讓投資人看到廣闊的前景和希望。《中國民商》執行總編張立棟則提醒,隻有投資人、運營方充分考慮和整合當地法規、交通、城市規劃等多方面因素,才能在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浪潮中站穩腳跟,才有可能在新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向前。(整理/梁凱燕)
(綜合央廣網、財新網、路透社、《衛報》等相關報道)
本文系版權作品,未經授權嚴禁轉載。海外視野,中國立場,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——海外網或“海客”客戶端,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。
責編:梁凱燕、李鵬宇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